王琼慧:独立产品体系和投资能力是资管公司立身之本

7月27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深圳论坛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开放背景下资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中国区总裁兼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王琼慧出席高峰论坛一“资管行业转型与国际资管经验借鉴”并发表演讲。以下会议实录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

前面很多发言嘉宾提到最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陆家嘴论坛到总理在夏季达沃斯的发言,上周六的11条也非常振奋人心,北京市政府要求组织国际资产管理的圆桌论坛,大家如果关注新闻的话,北京昨天发了京10条,有人问我是不是外资的春天来了?外资的春天来没来我还不知道,看到今天的会议,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春天估计来了。

我本人是二十年经验,最早的四年在中资银行,后面十六年在外资资管公司,今天非常荣幸受邀跟大家分享银行系资管的经验。

我的发言分三个部分,跟大家简单过一下国际资管行业情况;不方便用其他的例子,只能用摩根大通自己的例子介绍银行系资管公司的情况;最后抛砖引玉分享一些我本人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看法。

这是2019年一季度末,也就是最新全球最大的二十家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资产管理规模的排名(见PPT),蓝色的部分标出来,这些都是我们说的银行系资管公司,当然这里的银行系我要澄清一下,我们是广义的银行,里面有托管行的银行,投行的银行也有做商业银行的银行,也有摩根大通这种全能型银行、金融集团。这类的资管公司依托银行强大的品牌、客户的资源、完整的体系以及一些协同的能力,我们看到在全球资管行业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简单介绍一下摩根大通的情况,摩根大通在全球分为四大业务板块,早期银行理财的办法出来,跟行业、监管有很多的讨论,很多的同行在问我们到底是事业部、部门、公司、法律实体、法人实体,很多问题我们从来没有特别细致的考虑过。我这里解释一下,摩根大通有四个业务板块:资产和财富管理是很重要的业务板块,其他三个板块有消费者社区银行也是我们俗称的零售银行、商业银行主要服务美国本土的中小型企业、企业和投资银行。四个板块几乎是独立的公司化运作,除了从事相应的业务,有一套完整的职能支持部门体系,每个业务部门内部都有财务、人力、风险、法规、合规、法务、科技、运营等,这些职能支持部门的负责人既向本业务板块的CEO汇报,也向他职能支持部门,全银行、全集团的业务部门汇报,双线汇报的体制。

资产管理内部有我们自己的首席财务官,首席财务官向资产管理CEO汇报,首席财务官也向摩根大通集团首席财务官汇报,每个业务板块是几乎独立的公司化运作体系。有一个概念是很有意思的,很多年前资产管理的全球CEO过来拜见中资银行,国内银行讲究级别对等,我们在讨论是对应哪个级别?一开始不理解业务板块的概念,否相当于我们的部门总经理,后来我们聊了半天,任何一个业务板块独立起来都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摩根资产管理也是一家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说应该跟行领导基本对应。

  最后讲一下摩根资产管理,相对于其他的业务板块,今天一直在提资产管理行业,也一直听到大家在说受人委托代客理财、信托、受托业务。资产管理是买方业务,摩根大通集团其他所有业务都是卖方业务,由于业务特性的不同,资产管理在集团是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存在,我们要保证有足够防火墙的措施,确保客户信息、关键信息和其他部门不能共享。这个前提下,作为银行大集团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也会充分发挥和银行其他业务线的协同效应,包括刚才我们提到银行强大的品牌,前面演讲嘉宾反复提到的课题,我等一下也会提到科技投入,要知道一家银行在科技上花的钱远远比任何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投入的体量大很多,包括联动服务,虽然有一定独立性的前提下,受托业务的前提下,我们尽量也会跟银行其他的业务部门联动,不管是个人客户、企业公司客户可以提供一整套的联动服务。

  有很多是银行资管,现在演化成最新的理财子公司,有三个特点,我这里有三个特点,是轻资本的业务吗?我说是的,必须是的。在我们来看,相对于其他的投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收益主要是基于一定的管理规模、管理费用和基于投资业绩的业绩分成费用。资产管理行业和业务的发展,对业务的发展、业务的扩张对资本的依赖度是很低的,用国内的术语讲是以中间业务,中收驱动业务的代表。

刚才很伤心听到招商局的周松说到实体经济ROE股本回报率很低,只有个位数,我都有点不好意思说我这段,资产管理业务我们很自豪的是,我们的股本回报率非常高,2018年摩根的财富管理ROE达到31%,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20%,远远高于企业和投行业务的16%,当然高于中国实业的ROE,我们也会一起思考怎么支持实体经济。

资产管理的收入贡献比较稳定,金融行业是有周期性的,去年就说十年之觞,今年第十一年,靴子还没掉下来。投行业务相对交易弱很多,而资管业务收益增长比较平稳,年与年之间的波动性比较小,哪怕是在熊市管理规模还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收益、收入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今天听到建行等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提到要建立投研能力产品体系,如果我们说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行业和其他行业有什么区别?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和投资业绩,摩根资产管理包括大多数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建立的独立的产品体系。我们以摩根为例,摩根是产品全覆盖为特色的资产管理公司,公司的投入非常大,摩根资产管理全球的员工6200名左右,从事投资和研究的人员超过1300名,差不多是员工总数的22%。每年投研、研究的预算3.6亿美金,目前也在不断的增长。

大家也看到我们这边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产品光谱,从固收、股票、另类等,我们的特点是主动管理为主,近些年加强了被动投资产品、Smart-β多因子投资、ETF。面对目前的客户,市场对资产管理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多,目标驱动型的投资需求,资产配置多元资产解决方案这块也是增长非常快。

说到这里,资产管理公司要有独立的产品体系,要有独立的投资能力,这是立身之本,也有很多资产管理公司会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这也是我们早些年和同业交流、银行资管很大的区别,产品是自己的,销售人员有自己的一套团队和体系。

差不多6200名全球员工,超过1300名从事投研,1800名从事和客户服务相关的工作,包括客户顾问和产品经理,差不多占到员工总数的30%左右。如果看客户来源的渠道,主要是机构和零售,零售里当然也包括普罗大众的零售和高净值客户,也归纳在零售。

接近2万亿美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机构超过1万多亿美金,摩根资产管理没有自己的渠道,我们所谓的零售是通过第三方,跟第三方的银行渠道、保险渠道,包括美国大量的IFA渠道合作,向零售终端客户提供我们的产品、共同基金。零售占近2万亿美金的资金来源的6000多亿美金,剩下主要是通过摩根的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的2500亿美金,2500亿美金占总管理规模的13%,也就是说当你的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摩根资产管理发展到今天,依赖自己银行销售渠道的资金来源比例也是越来越低的。

独立的产品体系,刚才反复强调,当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时候,作为产品的提供方以后,是提供产品,所以业绩变成竞争的王道。连续十年长期资金的净流入都是正的,背后支撑的主要原因,我们有全球最好的客户销售人员,最主要的支撑是这张图(见PPT),非常强劲的投资表现,这是每一年摩根大通跟投资人、股票投资人沟通时给他们看的图。看五年的平均回报,85%左右的基金打败市场中位数,如果看类别的话,基本上权益类、固收、混合、另类,超过市场中位数。

这里我稍微停顿一下,说了很多资产管理公司要有自己的产品体系、很强的投研能力、打造强劲的业绩,是竞争立足的王道。但是对于刚刚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因为没有人可以一口气吃成胖子,包括摩根资产管理和很多资产管理公司都是经过几十年的功夫才能打造出现在的投研团队。现在我们和很多的业内人士交流,包括大家说,我们会以银行的特色、银行的强势产品、固收出发,通过委外、FOF、MOF延伸到股票和其他的产品领域,这些都是非常清晰、非常好的思路。

客户方面,我们依赖银行自己的渠道,比例这么低也是经过很多年发展过来,大家一开始会依赖母行的销售渠道。

谈了很多摩根的情况,现在我们看到国际资管行业大趋势,这里我们放了八个趋势,我个人觉得有点多,有一些趋势也是互相联动的。比如说大家经常听到近几年被动投资和ETF的演变、发展,近五年来,特别是在美国市场非常显著,投资人非常追求简单的有效的投资甚至资产配置工具,以及对费率的要求非常高、非常廉价、便宜的投资工具,受到了美国投资人的青睐,大量的资金进入到被动的投资、进入到ETF。ETF的发展远远不仅限于此,除了被动投资、多因子投资和主动性投资我们放在ETF,这也是一个趋势。

相对应左上角,我们看右下角,对主动的投资管理人提出很大的挑战,对主动投资的管理人要增加、提高和投资人的沟通,提高投资流程的透明度,要让投资者理解和认识到主动投资的价值所在。

也可以看到右上角的费率,这些都是联动的趋势,费率有下降的趋势,一部分来源于大量的资金进入到被动投资,被动投资的费率包括ETF费率是非常低的,带动整个行业的费率下降,深入波及到一些主动投资领域。刚才我们也有听到竞争方面的压力,费率的降低也会影响到资产管理公司的利率。

ESG和可持续投资在欧洲非常明显,也是因为监管的原因,大量的投资机构、养老机构都有ESG和可持续投资的需求,大量的产品应运而生。中国我们也在紧密的关注,监管一直在提倡ESG。

另类投资,人民银行纪主任也提到另类投资,另类投资界限越来越模糊,另类投资已经不那么另类,大家拿到的收益率越来越低,越来越多人转向另类投资寻找新的收益率来源。传统的另类投资的投资机构,他们针对的对象不仅限于机构投资者,他们希望能向个人投资、高净值客户提供另类投资的机会。

金融科技、大数据今天讲了很多,费率降低,大部分科技投入支出在增加,也是驱动行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

合并与收购,现在改变整个行业生态的合并收购越来越少,我们也是看到一些围绕着通过合并收购迅速补齐某方面的能力,迅速进入一些高增长领域,这一类的合并收购活动偶尔还在持续。

刚才纪主任提到另外一个,另外一个也是我们经常提到,没有在今天的表上,监管日趋强化对资管行业、金融行业都产生很大的变化,也提升了很大的合规成本。

今天很多人已经提到金融科技、数字化,我简单讲一下,我个人看金融科技非常大的课题,包括摩根,我们的董事长也到处说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摩根大通25万员工,5万人从事科技。全公司科技技术方面的预算,2017年95亿,2018年108亿,2019年115亿美元,投资的力度不是任何一家银行体量可以做出来的,大量的技术投资进入到金融科技领域。全公司的网络安全,摩根大通投资了6亿美元,包括在资产、财富管理的平台上我们也是投资了很多,超过3亿美元。

科技我们可以看到应用,主要分三个方面:我们是做投资的,资产管理的角度出发,投资流程或是投资的效果更好,通过科技对大数据、海量数据进行更高效、更精准的分析、研究,找到更多、更有效的α来源,通过科技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营运成本也是在科技应用方面考量的主要方面。资产管理行业必须围绕着客户进行,现在客户都在手机、电脑、iPad,我们叫做Digital Eeverything,摩根大通发布了个人在线交易系统,我们给美国大量的理财顾问提供数字化工具,帮助他们跟高净值客户进行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的建议,让机构客户可以熟练的使用数字化平台。早些李行长提到,他觉得资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稍微呼应一下。

下面我非常简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很多人讲到2019年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元年,我先讲两个困惑,这两个困惑是我一直听到的。

第一,外资的困惑,银行理财子公司到底是资产管理还是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是什么区别?资产管理可能更偏产品方,你是产品提供方。作为强大的产品提供方可以自产自销,可以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财富管理更多在客户端,是围绕我的客户提供一连串的金融服务,从存款、贷款到交易、经纪服务,其中可能包括提供资产管理产品、资产管理服务,到了资产管理这块,资产管理公司都是自产自销,只卖自己的产品。财富管理哪怕是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也可以开放的把第三方的产品拿过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所有人基本上是偏资产管理这端,为什么还有这个困惑?银行理财子公司现在翻译成英文,所有的理财都翻译成财富管理,有的时候公司内部一读新闻就转给私人银行部门,认为这个事是私人银行的事,是财富管理的事,这是我们在公司内部不断解释的东西。

第二,几年前的,现在基本上很小了,我可以说它是中资的困惑,当时和行业、监管经常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前身,银行资管和银行系资管的前身,摩根是银行系资管,银行系是定语,关键是资管,资管的属性远远大于银行的属性,你把我分出来,我单独也能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我有自己的产品和销售渠道,不是依赖母行的销售网络,虽然有协同的效应。当时的银行资管,银行的属性是远远强于、大于资管的属性,资管新规出台以后理财子公司,理财子公司被要求多一些资管的属性,甚至在保持自己银行属性的前提下要多一些资管的属性。可能又是很大的课题,银行的信贷文化和资管工作公司的资管文化有时是有些矛盾和冲突,也是大家转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提出的两个关系,理财子公司要处理的关系,大部分聊下来,很多的理财子公司现阶段都会依赖母行的销售渠道,理财子公司怎么处理好和母行的关系?其他的资产管理主体的关系,我刚才有介绍到保险资管公司的关系,是大家最后都演化为同质的产品提供商还是我们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会保持自己的一部分银行属性做差异化的竞争,包括到今天的保险资管公司依然有很强的保险属性,我们的理财子公司定义为银行渠道优势的产品提供方,这些都是问题,都没有答案。

我自己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发挥银行的优势,从摩根自身的角度出发,可以发挥好两个很大的作用,真正能对资管行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一是科技的应用,李行长也说了“无科技部金融”,我觉得这是站在摩根的角度上出发,可以依托于母行强大的资源和科技投入,为资管行业做一些事情,为资管行业的数字化做一些事情。银行的科技投入体量是任何一个独立的资管公司很难媲美的。二是招商局周松总提到,过去的十年,由于客户对银行的信赖,银行养成了客户的理财习惯,慢慢把储蓄基金往理财转,作为银行理财子公司要发挥客户对银行的信赖,发挥自己在行业里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现实是中国的很多金融资源集中在银行手里,可以进一步把号称30亿的银行理财资金有序、健康、稳步的引向资产管理和投资的领域,这个投资者教育引导,银行应该作为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帮助整个行业一起实现。

我们一直说中国资管行业的下一个发展,如果你说资金的增量,庞大的存款、庞大的理财资金往资管行业引导,银行是不是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的发言结束,谢谢,

前面很多发言嘉宾提到最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陆家嘴论坛到总理在夏季达沃斯的发言,上周六的11条也非常振奋人心,北京市政府要求组织国际资产管理的圆桌论坛,大家如果关注新闻的话,北京昨天发了京10条,有人问我是不是外资的春天来了?外资的春天来没来我还不知道,看到今天的会议,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春天估计来了。

我本人是二十年经验,最早的四年在中资银行,后面十六年在外资资管公司,今天非常荣幸受邀跟大家分享银行系资管的经验。

我的发言分三个部分,跟大家简单过一下国际资管行业情况;不方便用其他的例子,只能用摩根大通自己的例子介绍银行系资管公司的情况;最后抛砖引玉分享一些我本人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看法。

这是2019年一季度末,也就是最新全球最大的二十家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资产管理规模的排名(见PPT),蓝色的部分标出来,这些都是我们说的银行系资管公司,当然这里的银行系我要澄清一下,我们是广义的银行,里面有托管行的银行,投行的银行也有做商业银行的银行,也有摩根大通这种全能型银行、金融集团。这类的资管公司依托银行强大的品牌、客户的资源、完整的体系以及一些协同的能力,我们看到在全球资管行业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简单介绍一下摩根大通的情况,摩根大通在全球分为四大业务板块,早期银行理财的办法出来,跟行业、监管有很多的讨论,很多的同行在问我们到底是事业部、部门、公司、法律实体、法人实体,很多问题我们从来没有特别细致的考虑过。我这里解释一下,摩根大通有四个业务板块:资产和财富管理是很重要的业务板块,其他三个板块有消费者社区银行也是我们俗称的零售银行、商业银行主要服务美国本土的中小型企业、企业和投资银行。四个板块几乎是独立的公司化运作,除了从事相应的业务,有一套完整的职能支持部门体系,每个业务部门内部都有财务、人力、风险、法规、合规、法务、科技、运营等,这些职能支持部门的负责人既向本业务板块的CEO汇报,也向他职能支持部门,全银行、全集团的业务部门汇报,双线汇报的体制。

资产管理内部有我们自己的首席财务官,首席财务官向资产管理CEO汇报,首席财务官也向摩根大通集团首席财务官汇报,每个业务板块是几乎独立的公司化运作体系。有一个概念是很有意思的,很多年前资产管理的全球CEO过来拜见中资银行,国内银行讲究级别对等,我们在讨论是对应哪个级别?一开始不理解业务板块的概念,否相当于我们的部门总经理,后来我们聊了半天,任何一个业务板块独立起来都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摩根资产管理也是一家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说应该跟行领导基本对应。

最后讲一下摩根资产管理,相对于其他的业务板块,今天一直在提资产管理行业,也一直听到大家在说受人委托代客理财、信托、受托业务。资产管理是买方业务,摩根大通集团其他所有业务都是卖方业务,由于业务特性的不同,资产管理在集团是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存在,我们要保证有足够防火墙的措施,确保客户信息、关键信息和其他部门不能共享。这个前提下,作为银行大集团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也会充分发挥和银行其他业务线的协同效应,包括刚才我们提到银行强大的品牌,前面演讲嘉宾反复提到的课题,我等一下也会提到科技投入,要知道一家银行在科技上花的钱远远比任何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投入的体量大很多,包括联动服务,虽然有一定独立性的前提下,受托业务的前提下,我们尽量也会跟银行其他的业务部门联动,不管是个人客户、企业公司客户可以提供一整套的联动服务。

有很多是银行资管,现在演化成最新的理财子公司,有三个特点,我这里有三个特点,是轻资本的业务吗?我说是的,必须是的。在我们来看,相对于其他的投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收益主要是基于一定的管理规模、管理费用和基于投资业绩的业绩分成费用。资产管理行业和业务的发展,对业务的发展、业务的扩张对资本的依赖度是很低的,用国内的术语讲是以中间业务,中收驱动业务的代表。

刚才很伤心听到招商局的周松说到实体经济ROE股本回报率很低,只有个位数,我都有点不好意思说我这段,资产管理业务我们很自豪的是,我们的股本回报率非常高,2018年摩根的财富管理ROE达到31%,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20%,远远高于企业和投行业务的16%,当然高于中国实业的ROE,我们也会一起思考怎么支持实体经济。

资产管理的收入贡献比较稳定,金融行业是有周期性的,去年就说十年之觞,今年第十一年,靴子还没掉下来。投行业务相对交易弱很多,而资管业务收益增长比较平稳,年与年之间的波动性比较小,哪怕是在熊市管理规模还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收益、收入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今天听到建行等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提到要建立投研能力产品体系,如果我们说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行业和其他行业有什么区别?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和投资业绩,摩根资产管理包括大多数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建立的独立的产品体系。我们以摩根为例,摩根是产品全覆盖为特色的资产管理公司,公司的投入非常大,摩根资产管理全球的员工6200名左右,从事投资和研究的人员超过1300名,差不多是员工总数的22%。每年投研、研究的预算3.6亿美金,目前也在不断的增长。

大家也看到我们这边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产品光谱,从固收、股票、另类等,我们的特点是主动管理为主,近些年加强了被动投资产品、Smart-β多因子投资、ETF。面对目前的客户,市场对资产管理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多,目标驱动型的投资需求,资产配置多元资产解决方案这块也是增长非常快。

说到这里,资产管理公司要有独立的产品体系,要有独立的投资能力,这是立身之本,也有很多资产管理公司会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这也是我们早些年和同业交流、银行资管很大的区别,产品是自己的,销售人员有自己的一套团队和体系。

差不多6200名全球员工,超过1300名从事投研,1800名从事和客户服务相关的工作,包括客户顾问和产品经理,差不多占到员工总数的30%左右。如果看客户来源的渠道,主要是机构和零售,零售里当然也包括普罗大众的零售和高净值客户,也归纳在零售。

接近2万亿美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机构超过1万多亿美金,摩根资产管理没有自己的渠道,我们所谓的零售是通过第三方,跟第三方的银行渠道、保险渠道,包括美国大量的IFA渠道合作,向零售终端客户提供我们的产品、共同基金。零售占近2万亿美金的资金来源的6000多亿美金,剩下主要是通过摩根的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的2500亿美金,2500亿美金占总管理规模的13%,也就是说当你的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摩根资产管理发展到今天,依赖自己银行销售渠道的资金来源比例也是越来越低的。

独立的产品体系,刚才反复强调,当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时候,作为产品的提供方以后,是提供产品,所以业绩变成竞争的王道。连续十年长期资金的净流入都是正的,背后支撑的主要原因,我们有全球最好的客户销售人员,最主要的支撑是这张图(见PPT),非常强劲的投资表现,这是每一年摩根大通跟投资人、股票投资人沟通时给他们看的图。看五年的平均回报,85%左右的基金打败市场中位数,如果看类别的话,基本上权益类、固收、混合、另类,超过市场中位数。

这里我稍微停顿一下,说了很多资产管理公司要有自己的产品体系、很强的投研能力、打造强劲的业绩,是竞争立足的王道。但是对于刚刚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因为没有人可以一口气吃成胖子,包括摩根资产管理和很多资产管理公司都是经过几十年的功夫才能打造出现在的投研团队。现在我们和很多的业内人士交流,包括大家说,我们会以银行的特色、银行的强势产品、固收出发,通过委外、FOF、MOF延伸到股票和其他的产品领域,这些都是非常清晰、非常好的思路。

客户方面,我们依赖银行自己的渠道,比例这么低也是经过很多年发展过来,大家一开始会依赖母行的销售渠道。

谈了很多摩根的情况,现在我们看到国际资管行业大趋势,这里我们放了八个趋势,我个人觉得有点多,有一些趋势也是互相联动的。比如说大家经常听到近几年被动投资和ETF的演变、发展,近五年来,特别是在美国市场非常显著,投资人非常追求简单的有效的投资甚至资产配置工具,以及对费率的要求非常高、非常廉价、便宜的投资工具,受到了美国投资人的青睐,大量的资金进入到被动的投资、进入到ETF。ETF的发展远远不仅限于此,除了被动投资、多因子投资和主动性投资我们放在ETF,这也是一个趋势。

相对应左上角,我们看右下角,对主动的投资管理人提出很大的挑战,对主动投资的管理人要增加、提高和投资人的沟通,提高投资流程的透明度,要让投资者理解和认识到主动投资的价值所在。

也可以看到右上角的费率,这些都是联动的趋势,费率有下降的趋势,一部分来源于大量的资金进入到被动投资,被动投资的费率包括ETF费率是非常低的,带动整个行业的费率下降,深入波及到一些主动投资领域。刚才我们也有听到竞争方面的压力,费率的降低也会影响到资产管理公司的利率。

ESG和可持续投资在欧洲非常明显,也是因为监管的原因,大量的投资机构、养老机构都有ESG和可持续投资的需求,大量的产品应运而生。中国我们也在紧密的关注,监管一直在提倡ESG。

另类投资,人民银行纪主任也提到另类投资,另类投资界限越来越模糊,另类投资已经不那么另类,大家拿到的收益率越来越低,越来越多人转向另类投资寻找新的收益率来源。传统的另类投资的投资机构,他们针对的对象不仅限于机构投资者,他们希望能向个人投资、高净值客户提供另类投资的机会。

金融科技、大数据今天讲了很多,费率降低,大部分科技投入支出在增加,也是驱动行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

合并与收购,现在改变整个行业生态的合并收购越来越少,我们也是看到一些围绕着通过合并收购迅速补齐某方面的能力,迅速进入一些高增长领域,这一类的合并收购活动偶尔还在持续。

刚才纪主任提到另外一个,另外一个也是我们经常提到,没有在今天的表上,监管日趋强化对资管行业、金融行业都产生很大的变化,也提升了很大的合规成本。

今天很多人已经提到金融科技、数字化,我简单讲一下,我个人看金融科技非常大的课题,包括摩根,我们的董事长也到处说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摩根大通25万员工,5万人从事科技。全公司科技技术方面的预算,2017年95亿,2018年108亿,2019年115亿美元,投资的力度不是任何一家银行体量可以做出来的,大量的技术投资进入到金融科技领域。全公司的网络安全,摩根大通投资了6亿美元,包括在资产、财富管理的平台上我们也是投资了很多,超过3亿美元。

科技我们可以看到应用,主要分三个方面:我们是做投资的,资产管理的角度出发,投资流程或是投资的效果更好,通过科技对大数据、海量数据进行更高效、更精准的分析、研究,找到更多、更有效的α来源,通过科技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营运成本也是在科技应用方面考量的主要方面。资产管理行业必须围绕着客户进行,现在客户都在手机、电脑、iPad,我们叫做Digital Eeverything,摩根大通发布了个人在线交易系统,我们给美国大量的理财顾问提供数字化工具,帮助他们跟高净值客户进行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的建议,让机构客户可以熟练的使用数字化平台。早些李行长提到,他觉得资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稍微呼应一下。

下面我非常简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很多人讲到2019年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元年,我先讲两个困惑,这两个困惑是我一直听到的。

第一,外资的困惑,银行理财子公司到底是资产管理还是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是什么区别?资产管理可能更偏产品方,你是产品提供方。作为强大的产品提供方可以自产自销,可以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财富管理更多在客户端,是围绕我的客户提供一连串的金融服务,从存款、贷款到交易、经纪服务,其中可能包括提供资产管理产品、资产管理服务,到了资产管理这块,资产管理公司都是自产自销,只卖自己的产品。财富管理哪怕是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也可以开放的把第三方的产品拿过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所有人基本上是偏资产管理这端,为什么还有这个困惑?银行理财子公司现在翻译成英文,所有的理财都翻译成财富管理,有的时候公司内部一读新闻就转给私人银行部门,认为这个事是私人银行的事,是财富管理的事,这是我们在公司内部不断解释的东西。

第二,几年前的,现在基本上很小了,我可以说它是中资的困惑,当时和行业、监管经常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前身,银行资管和银行系资管的前身,摩根是银行系资管,银行系是定语,关键是资管,资管的属性远远大于银行的属性,你把我分出来,我单独也能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我有自己的产品和销售渠道,不是依赖母行的销售网络,虽然有协同的效应。当时的银行资管,银行的属性是远远强于、大于资管的属性,资管新规出台以后理财子公司,理财子公司被要求多一些资管的属性,甚至在保持自己银行属性的前提下要多一些资管的属性。可能又是很大的课题,银行的信贷文化和资管工作公司的资管文化有时是有些矛盾和冲突,也是大家转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提出的两个关系,理财子公司要处理的关系,大部分聊下来,很多的理财子公司现阶段都会依赖母行的销售渠道,理财子公司怎么处理好和母行的关系?其他的资产管理主体的关系,我刚才有介绍到保险资管公司的关系,是大家最后都演化为同质的产品提供商还是我们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会保持自己的一部分银行属性做差异化的竞争,包括到今天的保险资管公司依然有很强的保险属性,我们的理财子公司定义为银行渠道优势的产品提供方,这些都是问题,都没有答案。

我自己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发挥银行的优势,从摩根自身的角度出发,可以发挥好两个很大的作用,真正能对资管行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一是科技的应用,李行长也说了“无科技部金融”,我觉得这是站在摩根的角度上出发,可以依托于母行强大的资源和科技投入,为资管行业做一些事情,为资管行业的数字化做一些事情。银行的科技投入体量是任何一个独立的资管公司很难媲美的。二是招商局周松总提到,过去的十年,由于客户对银行的信赖,银行养成了客户的理财习惯,慢慢把储蓄基金往理财转,作为银行理财子公司要发挥客户对银行的信赖,发挥自己在行业里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现实是中国的很多金融资源集中在银行手里,可以进一步把号称30亿的银行理财资金有序、健康、稳步的引向资产管理和投资的领域,这个投资者教育引导,银行应该作为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帮助整个行业一起实现。

我们一直说中国资管行业的下一个发展,如果你说资金的增量,庞大的存款、庞大的理财资金往资管行业引导,银行是不是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的发言结束,谢谢。

创建时间:2019-07-27
首页    新闻    观点动态    王琼慧:独立产品体系和投资能力是资管公司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