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辉:共同应对全球变局的中国之策(全文)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于3月18~1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政府及监管部门负责人、国际组织代表、金融机构领袖、专家学者及行业机构代表,聚焦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议题及机遇挑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为经济金融领域的开放、合作及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出席年会并作主旨发言。

 

陈文辉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才能实现经济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相统一,在乱局中发现和抓住机遇,珍惜和用好机遇。具体来看,一是持续增强资本耐心,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入。二是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三是壮大优势出口产业,保持外贸稳定。四是寻求各方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五是将“两个毫不动摇”落到实处。

 

共同应对全球变局的中国之策

——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的发言

陈 文 辉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高兴受邀参加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几天前,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圆满完成了政府换届。本周一(3月13日),李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施政目标。今天讨论这一问题恰逢其时,既能为政府部门深化改革开放建言献策,也能向国际友人和海外投资者传递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积极信号。下面我将以“共同应对全球变局的中国之策”为题谈几点认识。

 

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在于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大乱局。全球乱局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从时间维度看,二战以后,全世界已有近80年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和动乱,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从空间维度看,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启的全球化浪潮,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分工合作,不断扩大全球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几乎所有国家都被纳入其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中国哲学中有“物极必反”的思想,治久了易乱,合久了必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前,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矛盾互相叠加、互相影响,全球粮食、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另一方面,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面临重构调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有把握住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化危为机。

 

具体来说,我认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是国家独立自强、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才有能力应对全球乱局。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立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才能实现经济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相统一,在乱局中发现和抓住机遇,珍惜和用好机遇。 

 

二、对中国应对之策的几点思考

 

今年以来,我在北京等地走访调研了一些科技创新企业,与一些政府部门和多位VC/PE投资人就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初步形成了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并在此基础上提几点建议。

 

一是持续增强资本耐心,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入。科技创新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形势,大力发展硬科技对保障极端情景下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至关重要。围绕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环节,以自主研发技术替代被断供的外国技术,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引发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力度,有助于我国提前布局前沿方向,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弯道超车,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同竞争对手在更大范围形成战略“互卡”局面。

 

要实现这些目标,科技企业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坚定的战略定力。国内一家知名PE机构负责人告诉我,美国的科技企业,创新目标直指珠穆朗玛峰,不达目标誓不罢休。所以美国能诞生特斯拉、OpenAI等实现“从0到1”突破的公司。中国科技企业攀登珠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想办法到5,000米的大本营,再往上就得走一步看一步了,最好跟着别人的脚印,不愿意探索未知领域。这导致中国企业在从1到100的应用过程做的非常优秀,但往往缺乏原始创新的能力。

 

深究背后的原因,我认为一个很大的因素是资本缺少耐心。资本之于企业正如干粮之于登山者,只有包里装满干粮,登山者才敢进入无人之境,向着顶峰一往无前。由于缺少耐心资本支持,中国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时时刻刻担忧生存问题,生怕一不小心走远了断了粮。因此,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就是增加耐心资本的供给,而耐心资本一定是长期资本。目前,我国长期资本相对稀缺,养老金总规模(包括:战略储备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约10万亿,仅占GDP比重的10%,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49.7%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金规模将持续增长。

 

此外,我国保险密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长期寿险、年金保险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有利于形成更大规模的长期资本。我们应该创造条件,促使长期资本大量形成,使其成为耐心资本,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社保基金是国家战略储备基金,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资金,耐心资本。近年来,通过投资市场化股权基金,不仅获得了超过14%的年化收益率,还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企业。底层资产主要集中在硬科技、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撬动大量社会资本,推动几百家企业上市。我们正在研究与北京市合作,设立中关村专项基金,支持领军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推进我国高水平科技实现自立自强。

 

二是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中国产业的竞争力。数字经济不仅仅是对原有经济体系的补充和融合,更是对传统经济的变革和重塑。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本越来越低,数字经济在传统产业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这将极大地提升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下半场的主旋律,也将大大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首先,要完成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重塑,从老板到普通员工都要具有数字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其次,要将降本增效作为数字化改造的动力;在调研西门子成都数字工厂时,我看到流水线旁还站着几个工人,询问他们的工作是否可以被机器取代。厂长告诉我,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但经济上不划算。只有当某个环节的数字化收益高于其投入时,才会启动该环节的数字化改造。但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产生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达到一定量后就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对生产经营环节进行优化,不断提升企业效率。这部分收益在做投资决策时是无法预测的,需要既懂数字化又有耐心的资本给予支持,用长远眼光加速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

 

三是壮大优势出口产业,保持外贸稳定。在疫情冲击和地缘政治共同影响下,我国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在从我国转移至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占我国出口份额的比重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技术上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近年来,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加快绿色转型,对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的需求非常强劲,这两个产业也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力军。与纺织等传统出口产品相比,出口新能源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能带动国内相关产业迭代升级,建立领先优势,吸纳更多产业工人,稳定就业。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出台措施,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壮大。

 

四是寻求各方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在中美博弈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很多产业已不再遵循市场化、全球化逻辑,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无论中美还是东西方,总能找到一些互相认可的价值观,例如人的生命至高无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等。与此相关的产业将最大限度避免各国政府的干预,具有较为确定的发展前景。我在调研生物制药行业时,多次询问该行业是否存在“卡脖子”风险,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美国政府如果制裁中国创新药,将严重违背西方价值观,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较低。在成都我调研了一家用竹浆做纸的企业,因为竹子固碳能力远大于树,且采用新工艺大大降低了污染排放。公司创始人告诉我,因为低碳环保,他们的产品在海外非常畅销,星巴克等一些跨国公司主动采购他们的产品,以提升自身的ESG水平。绿色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符合ESG要求的中国企业,更容易“走出去”,融入全球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关注并支持此类企业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五是将“两个毫不动摇”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说“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既要从法律制度上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地位,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更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我在调研时,听到一些民营企业家抱怨,有些政府官员不敢也不愿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距离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还要较大差距。应该说,目前民营企业家的信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信心的建立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但失去却很容易。全社会各个方面,从各级政府到舆论,都应该为提升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做细致的工作。建议加大社会舆论引导,尊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贡献,营造更加平等的市场环境,增强民营经济信心,凝心聚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应对全球变局。

 

责任编辑:张逸君

创建时间:2023-03-18
首页    公开活动    20230318年会    陈文辉:共同应对全球变局的中国之策(全文)